探寻明月村乡村发展密码

2024-08-23 来源:网络 阅读:1919

2024年7 月 5 日,“觉夏星驰,见习明月”实践队正式开启了对四川省蒲江县明月村的深度走访之旅。

明月村,这简单的三个字,读来不过瞬间,却蕴含着广袤无垠的土地和深厚的底蕴。蒲江县明月村位于成都市蒲江县甘溪镇,地处大五面山地带,蒲江县、邛崃市、名山区交会处,占地11.38平方公里。这里拥有八千亩生态雷竹,碧波荡漾,三千亩生态茶田,层峦叠翠,森林覆盖率达到66%以上。曾经的明月村是市级贫困村,2009年人均纯收入仅4772元,农业经济效益低,基础设施薄弱,农民居住条件差。然而,自2012年明确发展方向后,明月村走上了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之路。 从传承明月窑开始,明月村以茶叶为主发展农业产业,以“明月窑”为主发展陶艺、蓝染、篆刻等文创产业,打造了“茶山、竹海、明月窑”的新名片。2014年4月,明月村探索出一套乡村建设的工作手法,从政府抽调人员组建明月村工作组,并于10月以闲置农家院落为突破,引进与陶艺相关的新村民,形成以陶艺手工艺为主的文创项目聚落和文化创客集群,为产业发展奠定了“乡创+文创”的基础。 在产业发展方面,明月村的生态农业利用科学种植手段提升了农产品品质和市场溢价。例如,通过浇水保湿、覆盖增温等方法,使雷竹出笋期提早1-2月,有“早春第一笋”之称;柑橘种植推广无农药的生态种植技术,市场价比同类产品高出一倍。同时,2015年3月成立的明月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,负责打造统一商标,推出“明月酿”“远山活物”雷竹笋等农产品品牌,并借助“互联网+”拓宽销售渠道。明月村还构建了多层级的生态产业圈,实现传统农业与精致农业、文化创意、精深加工、休闲旅游的有效融合。 文化产业上,明月村在修复明月窑的基础上,引入了陶艺、篆刻、草木染等文创项目,如蜀山窑陶瓷艺术博物馆、远远的阳光房、草木染工房、明月轩篆刻艺术博物馆、明月剧场等。截止2021年3月,共引进文创项目50个,其中30个已建成并对外开放,吸引了一百余位陶艺家、艺术家、设计师等成为新村民。此外,明月村积极融合文化社群,引入民间阅读组织“3+2读书荟”,开办“明月夜校”、“明月讲堂”,举办各类教学活动。旅游产业方面,明月村建设之初打造了8.8公里的旅游环线,提供单车租赁,将周边闲置林盘院落改造成文创工作室、乡村博物馆、民宿、餐厅等,为游客开展徒步、骑行等活动创造了便利条件。2020年接待游客23万人次,乡村休闲旅游收入达到3300万元,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.7万元。 如今的明月村,新老村民共同携手,呈现出“业兴、家富、人和、村美”的新景象,荣获了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、全国百佳乡村旅游目的地、全国文明村、国家食物营养教育示范基地、四川百强名村、四川省乡村旅游精品村寨、四川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、成都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、成都市“新旅游·潮成都”主题旅游目的地等诸多称号,成为了近年来国内乡村旅游项目打造最成功的典范之一。

沿着那蜿蜒曲折、长达 8.8 公里的漫步绿道前行,一路上,错落有致的民居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,白墙黑瓦与周围的自然景色相得益彰,构成了一幅幅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,宛如世外桃源般令人心驰神往。队员们的脚步首先停留在了独具特色的三木三舍。这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爷爷用原木和钢铁精心搭建起的奇妙世界。每一根木材都仿佛诉说着岁

月的故事,每一块钢铁都闪耀着创新的光芒。各式废品在他手下化腐朽为神奇,各色材料呈现出多角度的生活美学。三木大叔不善言辞,被问及为什么选择木工和铁器制作时,他只说“希望我们改造旧物的方式和技术,可以教给更多人将看起来没用的物品化腐朽为神奇”。 深入村子内部,

队员们有幸来到了国宝级陶艺大师李清老师的家中。在这里,他们目睹了李老师申请的新酒变老酒专利,不禁为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创意所折服。同时,他们也陶醉于李老师用泥土创作的精美艺术品,每一件作品都饱含着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。在得知队员们的来意后,李老师不仅讲述了明月村的发展历程、自己作为明月村新迁村民的感受,也对如何写出有内容、有深度的实践报告提点一二。 向右拐去,一家名为火痕的陶艺作坊吸引了众人的目光。步入其中,古色古香的小院陈列着各式各样精美的陶艺制品,有的造型古朴典雅,展现出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;有的创意新颖独特,充满了现代艺术的灵动与活力。那爆火出圈的熊猫吸管杯更是其中的佼佼者,其可爱俏皮的造型与精湛细腻的工艺完美融合,不仅成为了明月村文创产品成功的有力见证,更让人们看到了传统工艺在现代社会中的创新与发展。走入后院,映入眼帘的是那巨大而古老的煤炉,它犹如一位饱经沧桑的历史见证者,静静地伫立在那里。炉身上的每一道痕迹、每一处斑驳都仿佛在诉说着陶艺发展的

悠悠岁月,承载着无数匠人的心血与梦想。站在作坊中,仿佛能听到泥

土与火焰交织的激昂乐章,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碰撞的绚烂火花,让人不禁为这门古老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而深深赞叹。继续前行,队员们漫步在白墙黑瓦的新居民区,明月村村委会的建筑逐渐映入眼帘。通过与村长吴俊江先生的深入交流和访谈,队员们被明月村在短短十余年时间里实现全面脱贫、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六倍的惊人成绩所深深震撼。这背后,是全体村民的不懈努力和政府的有力支持,共同书写了乡村振兴的辉煌篇章。在与辞去深圳工作远迁至此的“无名简居”民宿老板赵希婵姐姐的交流中,队员们深刻体悟到城市与农村生活的巨大差异。赵希婵姐姐热情地分享了她在明月村的生活经历和感受,讲述了如何从繁华喧嚣的都市转身投入到宁静恬淡的乡村生活,并在这片土地上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。她的故事让队员们感受到了明月村生活的独特魅力和吸引力,所追求的反朴自然、无名可居的生活状态与明月村的自然、人文环境遥相呼应,因为“自由的尺度自身界定,有更多自己的时间,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,且不为任何目的”。继续北上,队员们走过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木质小道,探访了一家集饮食、咖啡、书店、野炊、住宿、露营于一体的综合民宿——明月远家。在这里,点一杯香浓的咖啡,坐在舒适的座位上,透过落地窗外,欣赏着云卷云舒的天空美景,倾听着不远处传来的阵阵蝉鸣,看着慵懒地在草地上晒太阳的猫儿,平淡的流年里也悄然熬出了淡淡诗意。与民宿老板的愉快交谈中,队员们得知每年都会有众多来自不同领域、不同身份的人士前来明月村考察学习。大至党员干部,为了探索乡村发展的成功模式;小至在校学生,为了感受乡村生活的质朴与纯真。络绎不绝的访客,不仅为明月村带来了新的思想和活力,也进一步推动了其发展和进步。民宿老板兴奋地介绍着明月村的点点滴滴,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满足之情。一天的采访探寻收获颇丰,队员们踏上了离开的旅程。迎着灿烂的斜阳,着观光车,吹拂着轻柔的微风,队员们的心被明月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填得满满当当。

当晚,实践队召开了一个简短的会议。在会议上,队员们纷纷分享了当天的所思所感,互相交流了在走访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。同时,他们认真地交换了一天走访所收集到的丰富材料,对这些珍贵的信息进行了整理和分析。在此基础上,明确了第二天的实践任务和目标,并针对当天的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更新改进的小建议,以提高后续调研的质量和效率。此外,队员们还于当晚及时发布了实践队的第一篇小红书以及公众号文章,通过网络平台将明月村的美丽与魅力传递给更多的人,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充满希望和活力的乡村。

明月村的发展成就堪称乡村振兴的典范,队员们也成功破译了其走向致富之路的“乡村密码”:首先,其成功得益于精准的定位和清晰的发展思路。明月村充分挖掘自身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,将传统的农业与现代的文创、旅游产业相结合,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发展道路。这种因地制宜的策略,不仅发挥了当地的优势,还避免了盲目跟风,使明月村在众多乡村中脱颖而出。其次,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融合。通过修复明月窑等传统文化元素,引入新的文创项目,既保留了历史的记忆,又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。这种对文化的尊重和创新,为乡村发展注入了灵魂,增强了乡村的吸引力和竞争力。再者,多方合作的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。政府、新村民、老村民等各方力量协同合作,形成了强大的发展合力。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,新村民带来新的理念和技术,老村民积极参与,共同推动了明月村的快速发展。此外,明月村的发展还注重生态保护。在发展产业的同时,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,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。这使得明月村不仅有产业的繁荣,更有美丽的自然风光,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。最后,明月村的成功证明了乡村发展的巨大潜力。它打破了人们对农村贫困、落后的固有印象,展示了农村也可以有丰富的产业、高品质的生活和活跃的文化氛围。为其他乡村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信心,激励更多的乡村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。总之,明月村的发展成就令人瞩目,其成功经验值得深入研究和广泛推广,为我国乡村振兴事业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。

此次走访,让实践队对明月村有了更全面、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。他们不仅看到了明月村在经济发展、文化传承、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,也感受到了村民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。这不仅为后续的调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,也将激励更多的人关注乡村发展,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。 (通讯员:靳语桐)



延伸 · 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