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校社协同育人 多方携手共创新局面

2024-02-28 来源:搜狐网科技 阅读:1414

近日,教育部公布全国学校家庭社区协同育人实验区名单,共包括北京市、天津市、河北省等97个县(区、市)。这一举措旨在深入贯彻“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”的决策部署,力争在协同育人方面取得新突破,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。

家校社协同育人不仅仅是学校、家庭、社会三个教育系统的简单结合,更是它们之间相互支持、相互配合、共同完成育人使命的深度融合。在教育数字化日渐深入发展的背景下,利用数字化推动优质家庭教育、社会育人资源共享,是切实解决协同教育“最后一公里”难题的必然选择。

2023年,教育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》,提出:到“十四五”时期末,学校积极主导、家庭主动尽责、社会有效支持的协同育人机制更加完善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更加浓厚。

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院长,教育部基础教育家庭教育指导专委会委员康丽颖表示,家校社协同的影响必然延伸到社区社会并促进民风的改善;通过社会多元主体协作,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有利氛围,将最终促进家校社的良性互动。

在刚刚过去的寒假期间,青岛市、海口市等多地组织家访,通过面对面交流,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期间表现,提醒家长多关注学生的假期状态,给予家庭教育建议,同时,老师们也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、老师的建议,促进家校协同育人。

面对面的家访虽然可以促进双方交流,但却存在耗时耗力的问题,而数字化发展则为家长和教师提供了可以随时交流的线上沟通平台。一方面线上沟通平台可以让交流更加方便、及时,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线上平台同步教学进程与教育活动。

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同时也为家校协同提供了更多科学数据。通过数字化平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记录与分析,利用相关数据,使沟通更加清晰明了,更具针对性。通过智能化的数据智慧,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相统一的协同育人理论体系;开展协同智慧教育资源平台建设,可以实现优质资源个性化推送,调动多方力量合作,实现共育。

家校社共育还需要家庭的主动参与。家长要支持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,传播正确的教育理念和坚持科学的教育方法;家长还需要为孩子选择优质的社会教育资源。来自北京海淀区的一名小学家长表示,自己为孩子挑选了iEnglish智能英语学习解决方案作为学习伙伴,通过iEnglish孩子可以阅读到海量的原版英文阅读资料,同时iEnglish还可以随时将孩子的学习情况同步传送到家长端,可以帮助家长切实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。

实现协同共育,社会支持必不可少。校家社协同要通过社会多元主体协作,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有利氛围,积极开展社区家长学校、“双师课堂”等活动,让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更加专业。数字化教育平台也为协同育人主体提供了高质量个性化学习体系,以开展家庭教育学术研究、家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为基本职能,通过智慧学习环境的支撑,为家庭教育指导者、教师、广大家长和社会教育工作者提供开放和按需供给的教育。

新学期开始,学校、家庭、社会都应该认识到协同育人的重要意义。以家庭教育为基础、学校教育为核心、社会教育为保障,多方携手,加大改革创新力度,力争在协同育人上取得新突破,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。


延伸 · 阅读